下载一个App,在网上“云认养”黑猪、牛羊、梅花鹿等,就能每月获得高额返利,稳赚不赔。这样的买卖听起来是不是很让人心动?随着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云养殖”“云种植”“云种菜”等等作为新型的“云养经济”模式走进大众视野,互联网和农业结合,看上去这是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鲜的投资方式。但是,这里面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陷阱。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云养”的幌子,行传销和非法集资之实。消费者不仅无法因此获利,所投入的资金最终也往往石沉大海。今天,我们就来聚焦“云养经济”中的骗局,一同揭开其层层伪装。
四川雅安的孙女士不仅是单位里的业务骨干,也是操持家里的一把好手。工作之余,搞点赚钱的投资给家里增加些收入是她一直的想法。前些日子,一个好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个全新的赚钱项目:黑猪养殖。

孙女士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对养殖也一窍不通。但是从这家养殖公司的宣传资料上来看,这家公司看起来实力雄厚,是个正规的大企业。而投资者也无需到养殖场亲自养殖,只需下载这家养殖公司的禾元农场App,就可以进行网上认养,App里也可实时看收益、看养殖场动态,这就是新兴的“云养殖”模式。对这种比较新鲜的投资方式孙女士起初也是半信半疑。
听说这个黑猪养殖项目稳赚不赔,利润还特别高:出资一万元认养一头黑猪,投资200天就能赚到六千元的利润。如此高的投资回报,让孙女士心动了。
让孙女士想不到的是,自己投资一万元成为公司会员后第二天就有几百元收益打到了她的账户上,此后隔三岔五每天都有收益进来。真金白银到账,孙女士觉得自己这次投资算是投对了。想到200天之后连本带利一万六千元就到手了,为了赚更多的钱,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她又连续追加投资。

更加吸引人的是,这家公司鼓励会员介绍新人参加投资,介绍人从新加入的投资人身上还可以得到丰厚返利。孙女士的工作接触人比较多,她随即在自己的朋友圈推广这个“云养猪”项目,她身边的朋友也有不少人加入,新会员的返利也让她得到更大的收益。
孙女士赚的钱在App的账面上眼看着在快速增长,不久公司通知她账面上的钱转成了港股,通过股票能赚更多。孙女士正在憧憬着通过炒股赚更多钱的时候,却突然收到警方的传唤,说她涉嫌参与传销活动。
警方之所以能够揭开这个传销组织的骗局,最初的线索源于四川雅安的一位农民在去办理港澳通行证时,经办民警的细心询问。

四川雅安石棉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 刘铭强:我们询问他办港澳通行证打算什么时候出去玩,他说他不出去玩,他办港澳通行证的目的是到香港开一个银行账户。办港澳通行证不出去旅游,只为了在那边开户是第一次遇到,所以我们肯定比较怀疑。
经过询问,这位农民说自己在网上的禾元农场App认养黑猪赚了几十万元,这些钱被公司兑换成了港股,他想提现出来,见到现钱才安心。
四川雅安石棉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 刘铭强:他说平台有人告诉他去香港开个银行账户,他的钱才可以提现。我们问他在境内的银行账户能不能提现,他说不能,必须到香港去,这都是很可疑的地方。

疑点重重,石棉县出入境管理大队立即把这位农民说的禾元农场App上报核查。经过调查,在这个“云养殖”的App里,对投资人的动态收益,设置了“推荐奖励”“团队提成”机制,投资者推荐一个新投资人进来,平台会根据新人投资金额按照一定比例直接返利给推荐人;推荐人的上线则通过团队计酬的方式间接收益,发展的人越多,收益越多。这种靠拉人头层层受益的计酬模式是传销组织的典型特点,也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传销。
警方发现,这个平台成立一年多,就吸引了四万多名会员。最初吸引投资人进入的项目是“云养殖”。正常的“云养殖”模式,投资者认养的猪是要做编号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认养多少头猪,养殖场就要有多少头。这个“云养殖”App里宣称有庞大的实体集团,养猪场遍布全国,养有上百万头猪。警方针对他们宣传的这些养殖场进行实地摸排。
四川雅安石棉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 高攀:大多数根本就找不到地方,能找到地方的养殖场都是比较荒凉,里面的规模也没有他们描述的那么大。存在实体养殖场的,是和养殖场签订所谓的战略合作协议,就是说这个传销组织,通过给他们支付一点类似于租金报酬之类,需要做宣传推广的时候,把人带到他们那儿去参观,通过这种方式把人家养殖场伪造成自己的养殖场。通过各方面判定,它就是一个虚假的宣传。

传销组织为了让这个“云养殖”项目看起来像真的,还用一群猪当“演员”给投资者演戏。
四川雅安石棉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 高攀:传销组织本身没有那么多猪,这批会员参观是这批猪,那批会员参观也是这批猪,总共只有一批供参观的猪在那里,而且这些供参观的猪是不是传销组织的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传销组织用“云养殖”和高收益把投资人的资金吸引进来,等进入的人数和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为防止会员大量提现,传销组织设置各种方式限制会员提现,比如谎称版本升级或者转成港股,为后续卷款跑路做足准备。这次禾元农场所谓的给会员配置港股,就是事实上限制会员提现的一种手段。在警方介入调查的时候,这个传销组织已经把大部分资金转移走了。

警方捣毁了这个传销组织后,这个组织中的24人因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获刑。近几年,公安机关在多省都破获过这种新型网络传销案件。记者发现,传销组织就是利用人们对新兴“云养经济”的好奇和兴趣,把“云养殖”包装成网络传销新的噱头,租借农场、制作虚假视频,骗人信服加入;在涉“云养殖”的案件中,另一些不法分子虚构或夸大“云养殖”的收益前景,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
北京、上海、重庆、湖南、安徽等地都发生了涉“云养经济”的非法集资案件,这些案件的一个特点就是线上线下结合:犯罪嫌疑人一般都会有一个App的平台,并打着“智慧农业”的名头,用保本高息吸引投资人,同时会通过社交平台去大肆推广。
北京经侦总队六支队中队长 于铮:突然有一天,110警情高发,有几十个110报警,发现这个平台无法兑付了之后,这些投资人集中报警。投资人从App上认养了羊,他帮你养,他帮你宰,然后去卖,你直接获取收益。这个案子就是直接承诺了保本付息,不会亏。

报案人称自己投资了某平台上养殖羊的项目,平台许诺不仅保本还有平均年化利息10%的收益。国家规定除了银行储蓄类的产品,其他理财产品都不允许承诺保本付息。这些投资人怎么会容易相信养羊的项目能赚这么多钱呢?其实项目组织公司在制作App的时候,就已经精准锁定了目标人群。
经调查,涉案公司前期支付给认养人的收益绝大部分来自收取其他人的认养费,并非买羊投资建厂所得盈利。大部分“云养经济”平台非法吸收的资金在个人或第三方关联账户,隐蔽性强,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很难追踪资金的真实去向。
为了从源头防范“云养殖”的骗局,2025年1月农业农村部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防范“云养经济”领域欺诈风险的提示》,提醒社会公众对高额返利不动心,要求农业经营主体不超范围经营、不违规从事金融活动、不与涉嫌违法违规从事“云养经济”的平台合作。
记者了解到,针对“云养经济”类金融风险发现难和处置难,农业农村部还从3月份开始委托专业公司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从事“云养经济”的相关平台进行全面监测,分析研判潜在的欺诈风险。目前监测平台已经积累了1000多个风险标签,可以24小时不停提炼、监测涉“云养”企业的金融风险指数,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针对“云养经济”领域的非法集资活动,在国务院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监测预警体系,多部门将联手严厉打击这种非法金融活动。农业畜牧业种植养殖的生产周期决定了它不可能获得短期暴利。那些违背农业生产客观规律、宣称来钱快回报高、“躺赚”、“零风险”的项目,一定暗藏着陷阱。我们面对类似这样的投资诱惑,也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返利不动心,对保本高息不轻信”,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