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
5 月 20 日,在东京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本田汽车公司社长三部敏宏(下图)面对我们这群记者众多的镜头,用平静的语调宣布了一项令人意外的决定——将原定到 2030 年为止投入 10 兆日元(约 5033 亿元人民币)的电动汽车(EV)相关投资,削减至 7 兆日元(约 3523 亿元人民币)。并把 2030 年 EV 汽车的销售比例的目标,从 30% 下调到 20%。
消息一出,媒体震惊,市场也一片哗然。
这是本田继去年高调宣布 " 全面电动化 " 战略之后,首次公开地 " 踩了刹车 "。
日本企业,尤其是汽车企业,一直以稳重、持续投入著称。本田这一番转向,背后有何深意?又是否预示着全球 EV 热潮的降温,正在悄悄展开?
2023 年,日本几大车企几乎齐声宣告 " 加速电动化 " ——丰田制定 " 全方位能源 " 战略,本田则提出 2030 年前投入 10 兆日元大力发展纯电动车及其相关软件体系。一时间,"All in EV"(一切为了电动汽车)成为日本汽车业的主旋律。
但短短一年,本田主动 " 降速 ",引发广泛关注。
三部社长在记者会上这样解释:"EV 市场的发展速度,低于我们的预期。" 他说这话时语调不快,但言外之意非常明确——电动车并不像过去想象的那样,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为 " 正义 " 的答案。
这也许正是这家追求 " 技术为王 "、以 " 本田魂 " 而自豪的企业,所面对的一场 " 现实主义教育 "。
造成本田 " 收手 " 的直接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局的变化。
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曾推出了对 EV 的强力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制造补贴、消费奖励等。然而随着特朗普卷土重来,并明确表示将重新评估 EV 补贴政策,整个市场环境随即变得扑朔迷离。
作为本田第二大市场的美国,其政策走向直接牵动着投资决策。三部社长坦言:" 美国的动向增加了不确定性,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全球战略。"
而且,不只是政策,消费者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
在美国,2024 年 EV 汽车销售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用户因为续航、充电不便、价格过高等问题,对纯电车型望而却步。反观混合动力(HV)车型,却逆势上扬,销量节节攀升。
本田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工厂内,正在加紧生产混合动力版的 CR-V 与思域,据称 2024 年出厂车辆中已有六成为混合动力车型。
面对市场的变化,对本田而言," 顺势而为 " 比 " 逆风坚持 " 更为务实。
在今年 5 月的上海车展上,本田推出了 EV 新车 "P7"
从 10 兆日元削减为 7 兆日元,表面看是 " 投资缩减 ",但细看内情,其实是一种结构上的调整。
本田将削减的 3 兆日元中,有 1 兆来自电池项目,2 兆来自 EV 新工厂等硬件建设。原定于 2028 年启动的加拿大新 EV 工厂,也推迟到 2030 年以后。这意味着,本田不再盲目追求 " 铺摊子 ",而是转向 " 节奏管理 "。
值得注意的是,软件开发领域的 2 兆日元投资未动分毫,依然维持原计划。这说明,本田依旧看好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长期趋势,只是步伐变得更谨慎、更符合现实。
三部社长在记者会上反复强调:" 我们并不是放弃 EV,而是为了中长期更稳健的推进。"
事实上,EV 仍然是本田 2040 年实现 " 所有新车为电动车或氢燃料车 " 目标的核心支柱。这点并未改变。
在这次战略调整中,混合动力车成为最大受益者。
根据本田新公布的计划,2027 至 2030 年,将推出 13 款新型混合动力车型,并在 2030 年将混合动力汽车的年销量从当前的 90 万辆提升至 220 万辆,足足增长 2.5 倍。
这种 " 电 + 油 " 的技术路线,如今正在重新被市场肯定。
混动车没有续航焦虑、不依赖充电桩、成本低于纯电车,尤其适合正在经历城市化但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新兴市场国家。就连美国,也因能源结构多元、消费者购车理念保守,成为混合动力汽车增长的沃土。
三部社长直言:" 未来的市场,将是多样化能源的共存局面。混合动力并非过渡产品,而是稳定收益的关键力量。"
本田计划在 2026 年推出的全固态电池 EV 车
值得玩味的是,本田此次 " 减速 " 的战略布局,越来越靠近丰田的 " 全方位能源战略 "。
丰田一直主张,不应将希望完全寄托在 EV 身上,而应综合发展 EV(纯电)、HV(油电混合)、PHV(插电混合)、FCV(氢燃料车)及燃油车,因地制宜,因国制宜。虽然这种多元战略曾被批评为 " 保守 ",但随着全球 EV 泡沫逐渐冷却,丰田的 " 温吞 ",反而显得更有远见。
而本田,现在也似乎意识到—— EV 不该是 " 革命 ",而应是 " 演进 "。技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根据现实 " 拐大弯 " 的艺术。
在这场关于未来出行的博弈中,没有哪一家车企能够一蹴而就,也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独霸天下。
本田的此次 " 踩刹车 ",既是对现实的低头,也是一种战略上的回旋。或许在十年后回头看,这并非一次退却,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 " 减速超车 "。
正如三部社长所说:"EV 仍然是未来,只是现在,我们要先站稳脚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