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佛系玩家

马上评|教师上课迟到1分钟被认定教学事故,为何引发争议

马上评|教师上课迟到1分钟被认定教学事故,为何引发争议摘要: ...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广东某职业学院一教师上课迟到1分钟,被认定为一般教学事故。学校根据规定,给予该教师当月扣除5个教学工作量,当学期绩效考核总评扣10分。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争议。不少网友质疑,上课迟到1分钟就被认定为“教学事故”,这样的处罚是否“用力过度”了?

校方给出的处罚理由为“要是学校没有教学秩序,每个人都迟到早退,一两分钟,两三分钟,不就乱了嘛。”这一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就应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教师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无可厚非。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按校规处罚教师上课迟到、早退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任何处罚都不是最后目的,规定的执行也不能离开实事求是的原则。有网友认为,学校对上课迟到早退的教师,不妨调查一下原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性化处理。对于没有“合理解释”的迟到自然要按规定严肃处罚,但是如果情有可原,还僵硬地套用规定,似乎也不妥当。

还有人认为,应该考察老师长期以来的上课表现,如果老师平时一贯认真负责,深受学生爱戴,从不迟到早退,那么也完全没必要为这一次迟到1分钟反应过度。网民的这些建议,值得高校管理者认真关注。

更重要的问题是,严格的规定到底对学校教学秩序有没有起到改善作用?有没有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从网友的爆料看,除了上课迟到1分钟外,还有另一名老师因为提前下课两分钟也被认定为“教学事故”。看起来,该高校的处罚力度大,范围也比较广。

那么,一系列严厉处罚之后,该校教师的迟到早退现象有无减少,对教学秩序、课堂质量有无改进,也是需要长期观察的。毕竟,每一所高校都可以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管理方式,不管是宽松还是严格,最终的检验标准都应该是学生能否从中获益,不能只是“为严而严”。

就此而言,教师上课迟到1分钟被认定为“教学事故”引起热议,反映了公众对师德师风、学校管理的关切,也应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如何平衡好人性化管理和“赏罚分明”的关系?如何用更公平、科学的管理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