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佛系玩家

美国贸易政策|当特朗普决定加征关税

美国贸易政策|当特朗普决定加征关税摘要: ...

由于绿色革命,印度成了个粮食净出口国,而这之前它一直吃不饱。由于气候变暖,日本得以在北海道种植水稻,出口大米。凭借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日本成为内燃机汽车的主要生产国。通过有效的产业政策,中国现在是全球领先的钢铁、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眼下,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大概率也会让某些国家在某些产出和服务上脱颖而出。上述国家的成功得益于不同的机缘要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毫无疑问,特朗普2.0的关税大棒将冷却美国的对外贸易,改变全球贸易格局。不确定的只是改变的程度。

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几乎进口产品征收多重关税,并把那天称作“解放日”。迄今为止,“解放日”关税真正实施的时间很短——过高的关税,尤其是中美之间达至禁水平(远超100%)的关税,超出了金融市场可以容忍的范围,被证明的是不可持续的。目前,美国多数新增关税(超过10%的部分)处于“暂停实施”的状态,华盛顿表示正在与70多个国家就设定新的关税水平进行谈判。

最快与美国达成初步协议的是英国。双方在牛肉和钢铁方面做出一些承诺,美国还同意稍后在药品关税上给予英国优惠待遇。由此不难看出美国与其余国家谈判的大致走向,美国至少会向它们征收10%的“普遍”关税,就像对“最好的盟友”英国所做的那样。其中可能的例外是:(1)对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实行零关税;(2) 对中国商品征收49%的关税,即特朗普1.0遗留的19%关税加上30%的临时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10% 基准关税是在2025 年 1 月 20 日之前 2% 至 3% 的平均最惠国关税基础上加征的。因此,美国新的最低关税将在 12.5% 左右,相当于80年前(1940 年)实施的关税水平。未来其他的贸易大国会不会效仿美国,把关税恢复到二战初期的水平,我们无从知晓。所幸它们现在还没有那么做。这些国家占到世界进口总额的87%,它们至今遵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保持着相对较低的关税水平。在GATT/WTO的贸易框架下,1950 年至 2024 年间,全球贸易量增长了 45 倍,全球贸易额增长了 385 倍。

特朗普2.0之所以提高关税,或许是为了改变一直以来美国作为世界终极消费者的局面。和多数贸易伙伴不同,美国不对消费征税。既不想得罪选民,又希望增加收入,对特朗普2.0来说,一条便宜之计就是违背国际贸易承诺,向进口商品征税。但这样一来,美国本土企业就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进口成本,毕竟美国的生产并不能脱离世界而存在。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个人消费者在店里看到的商品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另外就是不确定性,它源自特朗普2.0的个人风格,这既让那些为美国市场寻求海外供给的商家困扰不已,也让美国贸易谈判代表面临“不可能的任务”——谈判、达成并保证美国会遵守新的贸易协定。换句话说,未来美国及其贸易伙伴达成的新协议是否具备以往那种稳定性,尚不明确。

美国传统上倚重同盟关系,实力雄厚的盟友既能扩展美国出口市场,也是美国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强大锚点。而特朗普2.0的关税战争,几乎无差别地指向美国所有的贸易伙伴,不论是竞争对手还是军事盟友。以至于美国的盟友——从澳大利亚到日本,再到加拿大,都不得不重新评估它们与美国的关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信靠后者。

当然,特朗普关税不会像魔法棒那样迅速改写全球贸易的格局——美国可能仍然对全球商品表现出一种永不餍足的渴求;美国28万亿美元的GDP总量仍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紧随其后的中国为18万亿美元)。如果进口减少,美元会面临一定的升值压力,进而提高它作为国际贸易融资货币的成本——但这可能被其他因素所掩盖。总之,正如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所说,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正在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高关税导致的经济降温和通货膨胀,还可能影响需求、贸易流和美元汇率。

这一切最终会如何发展,现在还难以预测。但全球贸易碎片化和政策不确定性加剧,无疑会压抑经济增长。过去美国经济成功的重要基石,在于贸易政策的稳定性、法治的可靠性、对国际协议的广泛遵守,以及在促进促进其他国家福祉的同时令美国获益。现在美国变了,通过加征关税,它开始减少对世界经济的参与度。而金融往往追随贸易,贸易碎片化势必弱化各国间的整体经济联系。

与世界经济保持距离与继续推动全球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政策。一个会成功,另一个则不会。何去何从,必须深思熟虑。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