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广东汕头市潮阳区的违建私宅“英之园”被依法拆除,原因是非法占用耕地和集体工业用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未取得建设审批手续。这是一起复杂的违法建设处置案例,交织着土地保护、个人权益、法律权威、基层治理等多重命题。
土地是生存发展之基。中央反复强调,要节约集约用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潮汕地区地少人多,“英之园”所在的社区,人口密度高达2874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仅0.24亩,土地资源非常宝贵。“英之园”擅自将54亩多集体工业用地用于建造私人豪宅,并占用另外的2亩多耕地作为配套设施,非法侵占并破坏土地资源,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当地村民对此普遍不满,多次信访举报。拆除“英之园”,是严格依法行政、顺应民意所向,充分彰显了维护群众利益的坚定态度。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英之园”被依法拆除,一点都不冤。这既给农村集体土地治理带来了警示,更是一次社会面上的普法教育。一方面,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粮食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中央三令五申,耕地红线不可逾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集体工业用地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做好规划管控,有序开发利用,决不能沦为私人享乐的“豪宅”。另一方面,从立案调查到履行强拆程序,再到依法拆除,当地相关部门严格遵循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并保障当事人权利,充分体现了“教育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英之园”为现代建筑物,不属于文物范畴,更不在保护之列。而且,工程尚未完工,并主要由普通工匠或机械加工制作,工艺水平参差不齐。据了解,拆除前,当地已对部分具有潮汕风格的金漆画、木雕、石雕等构件进行拆卸、登记造册、妥善保存;拆除后,还将组织耕地复垦,利用工业用地引进产业项目,进一步带动村民就业,促进集体增收。
“英之园”被依法拆除,是一座违法建筑的必然结局,同时也是对法律权威的坚定捍卫,对群众利益的全力守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