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年种植,新沂已成江苏最大的水蜜桃种植基地。本文图片均由新沂市委宣传部提供
春夏之交的江苏省新沂市踢球山下,万亩桃林郁郁葱葱。再过一个月,新沂水蜜桃就要上市了。
徐州市丘陵山区面积最大的县(市)新沂是江苏省内最大的水蜜桃生产基地。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千亩扩大至7万余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产业惠及5万余农户,新沂水蜜桃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甜蜜产业。
不毛地里种出瓜果香
很难想象,二十年前,踢球山下还是一片不毛之地——裸岩林立、沟壑纵横,当地人称,“穷山恶水一大怪,石头多得满村寨,不能吃来不能卖,耕种减产真无奈”。山芋、花生、西瓜等农民都种过,一亩地产出的效益不足百元。
2006年,新沂市开始实施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先后累计投入开发财政资金1.57亿余元,治理岗坡地8万亩。针对山区地形地貌复杂、保肥保水能力差、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比较薄弱的实际,新沂市狠抓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形成以库、井、坝、站、池等组成的补水体系。
丘陵山区的土地属沙壤土,通风透气,又富含矿物质,十分适合种植桃子、瓜果等经济作物。踢球山地区种植桃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种的是北方引种过来的脆硬的晚桃,不属于水蜜桃,也没有市场优势。到2020年从郑州果树所试验基地引入砂红水蜜桃,最初只在踢球山林场小范围种植,新沂水蜜桃市场效应增强,宣传口碑不断扩大,2008年蜚声上海世博会,多年来热销上海、杭州等主要消费市场。
在山下的老范村,水蜜桃种植面积达1.4万余亩,包括专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130余家,868户村民全部从事水蜜桃种植或与水蜜桃相关的生产作业。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5万元,村集体收入也创下了300万元的新高。
到目前,新沂全境水蜜桃种植面积达7.5万亩,以踢球山地区的时集镇、高流镇两个乡镇为主产区。全市水蜜桃经营从业主体1200余家,年产量达10万余吨,总年产值达20亿余元,产业惠及5万余农户。
白桃还是红桃?
今年48岁的老范村水蜜桃种植大户范北峰,经营他的北峰桃园已有十多年,是老范村最早从事水蜜桃种植的农户之一。
起初,范北峰从事农资生意,由于要垫资,经营资金压力巨大,“当时林牧业局的一个领导找到我,说不要再搞农资生意了,承包一些地,种水蜜桃吧!”范北峰回忆说,2008年他正式开始种植水蜜桃。

种桃大户范北峰。
种植水蜜桃需要土地,但是当时的很多村民仍然靠地为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范北峰,“我就每天拎着酒或者拎着菜,挨家去喝酒,希望乡亲能把土地流转给我种水蜜桃”,靠着这种办法几个月走下来,范北峰和其他几位村民共同承包了400多亩土地,“我们几个有意向种水蜜桃的合作起来,搞起了一个白凤桃种植基地”。
但是种植水蜜桃的路并不顺利,土地有了,苗木还没有。当时范北峰从南方采购了一批“白凤”水蜜桃苗木,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苗木缺少水分,种植后死了大半。“后来原新沂林牧业局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重新采购了一批苗木,支持我们再次种植,才迈过了这个坎。”范北峰说。
水蜜桃的露天种植,一年育苗,三年始盛果。在结果的时候,按照当时的种植技术,需要在桃子上套袋子,待到桃子即将成熟时,再将袋子撕开,让桃子在阳光下暴晒,从而形成外表红彤彤的颜色。
但是套袋子、撕袋子都需要人工,而桃子暴露在外会吸引鸟类啄食,袋子撕掉之后就需要没日没夜地守着,防止被鸟类吃了。更麻烦的是,经过阳光暴晒后的水蜜桃,质地开始发软,磕碰之后会迅速变质,给运输和保存带来了极大不便。
而水蜜桃的销售市场在南方上海、杭州、嘉兴,数百上千公里的长途运输,让原有的红桃销售模式无以为继。
2012年,范北峰等几个种植大户和新沂林牧业局的相关领导商量之后认为,要解决原有的成本高、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白桃销售。“就是不撕掉袋子,在七八分熟的时候采摘,附袋销售。”范北峰说,这样一来可以解决水蜜桃易破损变质的问题,二来也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一颗白桃闯上海
不撕掉袋子、未经过阳光暴晒的桃子,通体发白,他们称之为“白桃”。
白桃的特点是,质地硬,易运输和保存,经几天充分的后熟作用后,果香、糖分和红桃一样。但是缺点十分明显,那就是没有市场。“当时市场上就没有白桃,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范北峰说,2012年6月初,他带着七八个白桃去了上海,希望能在水蜜桃最大的市场找到一线希望。
每天凌晨两三点他就跑去水果批发市场转悠,四处推销他手中的白桃。“那时候很多人没见过,很惊讶桃子还有白色的。”范北峰说,一连几天他都毫无收获,市场基本不接受白桃。
正当范北峰打算返回新沂再做打算的时候,转机出现了。“当时有两个人对我手里的白色桃子很是惊奇,让我跟他们去办公室,拿出一个洗了洗品尝之后大加赞赏”。范北峰说,桃香浓郁、汁水甘甜的白桃,当时就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这两位第一次品尝白桃的人,是原上海山华果品市场的管理人员,他们告诉范北峰:“这样的桃子,有多少要多少。”范北峰激动万分,急忙起身返回新沂,走出市场大门,看到门侧墙上的横幅写着“山东蒙阴水蜜桃”几个大字,范北峰心想“有朝一日,新沂水蜜桃一定也要名扬上海”。
从此,新沂白桃开始出现在上海人的餐桌,每天有数十吨水蜜桃从新沂发往上海。

年产值超过20亿元,新沂水蜜桃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甜蜜产业。
市场的认可,让新沂水蜜桃种植面积得以快速扩大,同时当地为了提升品质,进一步改进了套袋方式,采用双层不透光袋,这种袋子外层防水,内层不透光,底部有通气排水的小孔,最大程度上改善外观品质和减少农药残留。
水蜜桃属于溶质桃。溶质桃果实成熟的后期,果肉细胞的细胞壁会发生类似于“溶解”的变化,这一过程中,果肉中原来的小隔间结构逐渐消失,支撑果肉的架构被逐渐拆解,果实就变得绵软多汁,只需轻轻剥去果皮,汁液便会顺势流出。
根据果实采摘后初始硬度的不同,溶质桃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软溶质桃和硬溶质桃,这是由于果肉溶质化进程的时间不同。新沂水蜜桃属于硬溶质桃,果实完全成熟后也会变得柔软香甜。
2017年7月,在新沂成功举办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新沂杯”全国赛桃会,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名优桃子同台打擂,新沂水蜜桃以最高的金牌数和最多的奖牌数荣获第一。次年,新沂推出全新的“新沂水蜜桃”区域公用品牌,凭借“桃醉南北客、一品皆心怡”、“一口甜蜜、一生心怡””等宣传标语,新沂水蜜桃开始走向全国,新沂“打造中国第一硬溶质水蜜桃”的目标也愈发接近。
2020年,新沂水蜜桃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江苏省区域优势农产品认证。
品质、品牌和市场
品质、品牌、市场,多年来新沂水蜜桃不断从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位于时集镇的新沂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有4000平方米恒温冷库,6400平方米仓储式分拣场棚,配套3000平方米品控、质检、电商等社会化服务中心,可实现对水蜜桃产销的全过程服务。
经营这家示范区的新沂市领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领先农业),是新沂市属国有城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通过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对水蜜桃品种、技术、设备进行试验,条件成熟后再行推广。
同时也会不定期组织种植大户外出学习。比如新型大棚种植技术,就是从河北引进的。“河北的大棚水蜜桃4月底就收获结束了,但是同样技术在新沂种植,到5月份才能上市,而露天种植的水蜜桃要到6月中旬才能上市,这就为新沂大棚种植水蜜桃留出了空档期。”
在时集镇白石村,种植大户吴清宝采用的是新型内保温大棚,这种大棚可以24小时保持内部恒温,对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及磷、氮等元素含量可以自动检测。吴清宝说,他在2017年就搞了5个大棚,但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赔得一塌糊涂,老式大棚虽然能保证温度但是无法避免极端天气的破坏,比如冰雹、大风等。”现在25亩新型内保温大棚为他带来十分可观的收益,5月8日吴清宝的水蜜桃正式上市,全包田头批发价达15元/斤,特级桃每斤30元,供不应求。
领先农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示范区内打造了 2000 亩水蜜桃精品基地,示范设施栽培、生草管理、水肥一体化、 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四新”技术模式,推动机械化、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基地水蜜桃上市时间扩延至7 个月( 5月至 11 月),化肥减量 50% 以上,农药减量 10%以上,土壤有机质年提升20%,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了 1至2 度。
新沂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海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品质、品牌、市场,仍然是未来新沂水蜜桃产业需要重点提升的领域。尤其是在品质方面,新沂地区有春美、中国沙红、新白凤、中桃5号、新川中岛等名优品种20多个,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品质得到保障。2016年,新沂市开始推广桃园生草技术,并向桃农免费发放毛叶苕种子。毛叶苕在桃树下种植,可以大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透气性、改善桃园小气候,从而提升果实品质,大大降低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物。同时,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保障果实品质。
张海波表示,下一阶段将建设高质量、全程全面绿色科技示范区,扶持建设一批可靠的产业配套融合发展服务主体,拉伸产业链;利用现有经营网络与冷链网格,创建新型产业营销平台,推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同时,重点打造新沂水蜜桃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的规范管理,举办“桃花节”、“品桃会”等品牌活动,开展新沂水蜜桃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制定。
张海波说:“未来几年,我们希望通过增加在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上的投入,实现‘产量—品质—品牌—效益’发展新模式,建立持续、多维的产品推广与品牌宣传机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